北京老城更新实践分享:从历史街区到现代社区的华丽转身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主办的"共筑京彩"系列讲座聚焦老城更新实践,邀请资深建筑师分享十余年更新经验。通过历史街区复兴、单位大院改造等案例,探讨了存量时代城市更新的新路径,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北京老城更新的创新实践与深度思考】
近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成功举办了一场关于老城更新的专题讲座。这场以"共筑京彩"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汇集了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北京老城更新的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活动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施卫良主持,邀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柴培根进行专题分享。
【存量时代下的城市更新策略探索】
柴培根建筑师通过十余个典型案例,系统展示了北京老城更新的创新实践。在新隆福大厦单体建筑改造、鼓楼西大街33号院改造等项目中,团队提出了经久性元素、协调性设计等四种更新策略。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对历史文脉的尊重与现代功能的融合,为老城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核心区控规要求下,建筑师们通过"功能性的整理和提升""文化性的挖掘和再现"等创新方法,成功打造了一批有温度的城市空间。这种兼顾历史保护与现代发展的做法,值得其他城市更新项目借鉴。
【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理念实践】
从西四南北大街公共环境更新到西单连廊系统空间提升,这些项目都彰显了"人民城市理念"的深刻内涵。建筑师们不仅关注物质空间的改造,更注重挖掘场所精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白塔寺东西岔片区环境更新等项目证明,成功的城市更新需要专业协同配合、精细调查分析等多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当前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的背景下,这种系统性的更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施卫良理事长在总结中指出,城市更新工作必须合理把握各类要素关系,持续回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这场讲座不仅分享了北京老城更新的实践经验,更为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随着2025年"共筑京彩"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相信将为首都乃至全国的城市更新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赋能国内旅游业正通过多维度创新重塑行业生态,以下是关键应用场景与典型案例:一、沉浸式体验升级VR/AR技术应用山东“三孔”景区布局VR/AR项目,游客可虚拟参与祭孔大典。敦煌莫高窟通过XR技术实现壁画动态展示,游客互动率提升40%。数字藏品与元宇宙泰山发行26款数字藏品(石刻、封禅主题),营收突破300万元。二、智慧服务优化大数据与AI定制基于游客行为分析,AI推荐个性化路线(如北京798艺术区导览)。智能导游系统覆盖2000+景区,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5%。安全与效率提升实时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